要该,这个和平时教育有关,家长急的话孩子不应该慢的 |
回答者:xiaixiao- 13级 -    
2008-12-20 21:02:06 |
|
可以告诉宝宝完成一个事情的具体时间,比如穿衣服出门,规定他在八点时穿好,到点了,不论宝宝穿好没有都要坚持出门,几次后宝宝就改正了。家长不要总是催促,没有效果,不如拿实际行动来教育宝宝。当然,一旦宝宝做到了,一定要及时鼓励啊。 |
回答者:snowseven- 6级 - 
2008-12-21 13:28:02 |
|
现代教育主张尊重孩子,尤其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。人有不同的神精类型,不同的气质特征,一般来说都是先天性的。急性子、慢性子,就属这个范畴,所谓“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”。如果孩子是慢性子,我认为没有必要费劲地“移秉性”,不要把孩子视为橡皮泥,不要急于主观地去“改造”他,这样做不但难以奏效,往往还会产生负作用。
那么,是不是就听之任之呢?当然不是的。在尊重孩子、宽容孩子的前提下,要具体事情具体对待。例如,孩子画画慢悠悠,这是个人构思与表达的特点,不应该横加干涉,不然就会起反作用。例如吃饭慢悠悠,如果不利于健康了,应该因势利导。即使这样,也要注意两点:一是不急于求成,要坚持+等待;二是不强加,只有把大人的意愿变成孩子的自愿,才能见效。
以下,提供一些参考办法给家长:
1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。五岁孩子开始有时间意识了,有了时间这把“尺子”,快慢速度就明显起来。所以,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认钟表、计时间,当然是采用有趣的方式,还要学以致用,把认钟表与孩子的一日生活联系起来,促使孩子习惯于看时间,帮助孩子给行为计时。最好家中充满计时氛围,使孩子自然而然意识到时间流失,从而自发调整行为的速度。
2、进行比较。如果有些行为过分慢于一般孩子,不妨引导孩子与小伙伴比较一下,例如吃饭,张三用多少时间,李四用多少时间,自己用多少时间,不比不知道,一比开了窍,“呀,我吃饭这么慢”,这样不就是把大人的想法变成孩子的想法了吗?
3、同伴互补。独生子女往往往自我中心,自行其事,若有可能,让自己的慢性子的孩子结交快性子朋友,同伴的影响既自然又有渗透力,比说教强十分。
4、让他自食其果。若屡教无效的话,可以让孩子尝一尝自己行为的苦头,例如拖拉磨蹭,就让他为此付出代价,如要去游玩,规定好一个准备的时间,过时了还没准备好,就取消这次游玩,或不带他去,让他痛感拖拉的失误。 |
回答者:wafech- 21级 -    
2008-12-21 17:47:26 |
|
孩子~~才多大点,家长太心急了~~ |
回答者:如水风影- 19级 -      
2008-12-21 23:26:11 |
|
|
慢性子有慢性子的好处,比较稳重,我觉得比急性子好。 |
回答者:chbaby- 21级 -    
2008-12-22 10:02:26 |
|
一个孩子一个脾气,还是慢慢引导吧! |
回答者:fanky- 9级 -    
2008-12-22 20:20:02 |
|
这个和平时教育有关 |
回答者:zhch914- 4级 -   
2008-12-23 10:53:12 |
|
慢慢引导 |
回答者:oeww- 13级 -    
2008-12-24 17:05:19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