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吃常发生在2~5岁左右。此时,正是儿童言语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。儿童对周围兴趣逐渐扩大,词汇也逐渐丰富起来。但是,因为言语功能还不成熟,不善于选择词汇,声音互相连接不太流利,因此,说话有时表现为迟疑不决、重复。这是生长发育的一个自然现象,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,会逐渐消失。而因精神因素,不良的生活条件而引起的口吃,就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功能病状。突然的精神因素,如受惊、突然变换环境、父母死亡、严厉的惩罚等,较长期的精神因素,如与父母分离等,都可引起口吃。突然强烈的声音剌激,常是年幼儿童口吃的原因。另外,也可由于模仿其他口吃的人而引起。在百日咳、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猩红热或大脑创伤之后,大脑功能活动削弱,容易紧张过度,也会发生口吃,且日久后变成习惯。口吃常见于衰弱或特别易兴奋的儿童。
口吃的基本病状是言语装置肌肉的痊孪。除口吃以外,还伴有其他神经症现象:易兴奋、情绪不稳定、易激惹、胆小、睡眠障碍、恐惧或其他情绪反应、:遗尿、食欲低下等。学龄儿童进学校以后,言语活动大大增加,由于周围人的嘲笑,以及不能很好地回答学习上的问题,使儿童对言语缺陷感到痛苦,加重焦虑不安情绪和神经症的病状或采取消极逃避态度,如儿童怕说话,年龄较大的儿童不敢多参加社会活动,变得孤独、羞怯、踌躇、自卑等。
幼儿口吃的治疗,必须尽可能地从早期开始,因为,口吃可按“条件联系”的机理巩固下来,“病理条件联系”越巩固,则消失越慢。治疗口吃时,首先要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因素,如周围人的模仿、嘲笑。不要使周围人过分注意患儿的缺陷,当病孩在场时,不要谈论其病态,以解除患儿的紧张心情。家长应积极鼓励患儿主动练习,支持和指导患儿战胜口吃。口吃严重时期,让小儿安静,不要强迫他说话,不要催促他重复说清楚。
指导儿童进行言语训练,用简单的对答方式.一问一答,放慢言语速度,使小儿说话时呼吸逐渐正常,使口吃现象减轻。成人与患儿说话时要平静,放慢速度,发音清楚。年龄较大的儿童,直接教他慢慢有节奏地说话、朗读。同时,要向患儿说明口吃的性质,用一切方法安慰、鼓励患儿,增加其信心,减少对言语的精神紧张。
药物方面可使用小剂量嗅剂,或利眠宁5~10毫克,每日1~2次,以减轻肌肉、呼吸紧张,增加训练效果.但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对口吃的儿童,除加强训练外,可配合用针刺治疗 |
回答者:zhw158- 10级 - 
2008-12-4 14:10:11 |
|
楼上的回答真全面呀,我宝也有点一着急说话就不清楚,有时也愁,他现在不到3岁,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好一些呢 |
回答者:ttant2006- 8级 -   
2008-12-4 19:37:44 |
|
我觉得父母要好好引导,鼓励孩子多说话,让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 |
回答者:chbaby- 21级 -    
2008-12-5 9:00:07 |
|
鼓励孩子多说话,不要心急。 |
回答者:hhxx22- 5级 -
2008-12-5 9:09:21 |
|
让孩子的爸爸多多引导吧,我觉得父亲会起很大作用的,是不是孩子和妈妈姥姥在一起时间多呀? |
回答者:橡皮泥- 3级 -  
2008-12-5 10:29:47 |
|
楼上的都有道理,要早点治,越大越不好改。 |
回答者:rico2008_li- 9级 -    
2008-12-5 16:53:21 |
|
不要刻意的版他,不过尽量叫他忘记这样说话,可以长期教他朗朗上口的儿歌 |
回答者:dongdong2006- 8级 -   
2008-12-8 16:46:50 |
|
说练习,但不要刻意去练习 |
回答者:fanky- 9级 -    
2008-12-10 9:40:17 |
|